来源:北京商报
“考虑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不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9月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针对后续的货币政策走向以及新的增量政策,进行了重磅表态,他提到,总体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恢复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后续,降准降息等政策调整,还需要观察经济走势。
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针对业内高度关注的年内还有多大降息降准空间及必要,邹澜也回应了市场关切。
“降准降息等政策调整还需要观察经济走势。”邹澜介绍,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供给长期流动性的一项工具,与之相比,7天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是应对中短期流动性波动的工具,今年人民银行又增加了国债买卖工具。综合运用这些工具,目标是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邹澜称,年初降准的政策效果还在持续显现,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为7%,还有一定的空间。
在利率方面,人民银行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今年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累计下降了0.1个和0.35个百分点,带动了平均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同时也看到,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的速度、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
邹澜表态,人民银行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根据经济恢复情况、目标实现情况和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具体问题,合理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
针对下阶段人民银行将如何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框架,邹澜也进行了系统介绍。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打造强大的货币,是其中重要的内核。
首先,要考虑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金融市场日益发展,融资结构不断变化,这些都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下降。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多将其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
其次,要改革利率调控机制。以前政策利率比较多,市场参考起来有时会拿不准。目前已经明确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是主要的政策利率,淡化了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将7天期逆回购由原先的利率招标,改为了固定利率、数量招标,充分满足了一级交易商的投标需求,利率不再是中标结果,而是中央银行根据实施货币政策等需要确定的,数量不再是中央银行调节流动性的手段,而是一级交易商根据政策利率和他们的市场判断共同决定的,这有利于提升机构管理流动性的主动性。
邹澜也指出,未来,还要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
将不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
就在不久前,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研究储备增量政策举措,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
对此,邹澜介绍,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不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自今年8月起,人民银行已经开展国债买卖操作,并在月末发布了首个“国债买卖业务公告”。8月全月买短卖长、净买入国债1000亿元。人民银行买卖国债主要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既可买入也可卖出,并通过与其他工具灵活搭配,提升短中长期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同时,人民银行也将结合宏观形势和政策调控需要,创新实施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提升货币政策效率。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松琳
发表评论